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0

深邃幽遠自然流露的《生命之詩》(林郁庭)

Image
大江東去,幽幽江水未映入眼簾,永不止息的流水聲先縈繞在耳邊。從漆黑深邃若冥河的所在,一點一點亮起,開朗而為波光瀲灧的川流,含笑的遠山、嬉戲的孩童漸次入鏡 ── 帶來與帶走生命的江河波紋,賜予和奪走電影生命的光影,在《生命之詩》(韓國,李滄東, 2010 )的片首,已經為本片與電影的故事作了結語。在一片淡然恬適之中,江水送來一尊浮屍,髮絲與糾結的河藻在鳥鳴與水波之間漂蕩,片名隨之浮現,波光也黯淡下來:浮生如詩,自然流露。

上海大世界(林郁庭)

Image
2010 年 11 月 1 日。沸騰半年的世博已於昨晚落幕,曾經車水馬龍的園區與周邊沈寂下來,出入的只剩工作人員,偶有稀稀落落的好奇遊客,點綴著清冷寂寥的周邊道路,在出入口嬉笑探著頭: 「哎呀,怎麼只有我們!」才說著, 旁邊搶上賣紀念品的小販, 「明信片要吧?世博場館都有的,看看好吧,很漂亮的,現在很便宜的。」驀地一輛世博巴士駛過空空蕩蕩的世博大道,難道師傅沒有接到通知,今日不需上工接送遊客了?仔細一看,車裡全都是公安軍警。 還沒來得及調整的地鐵播報系統,仍然貼心地告訴乘客,在那個站下車可以從幾號門進入園區;車裡的移動電視已經開始播放依依不捨的閉幕式,感謝上海、感謝上海市民的溫情文宣;重點地鐵站的出入指揮,仍然神乎其技揮舞 小旗,送往迎來每一列車。沒有觀光客手持攝錄器材,興奮地在一旁鼓噪,他們照樣上下左右旋著拋著耍旗,而這樣的表演在空無一人的月台,看了多少有些寂寞。

《葡萄酒世界》(林郁庭)

Image
《葡萄酒世界》 ( Mondovino , Jonathan Nossiter , 2004) 1976 年春,一個英國酒商為了促酒於巴黎舉辦的盲飲品酒會,讓加州酒浮上檯面,也種下新舊世界葡萄酒爭鋒的因緣。 1976 巴黎品酒會所以造成轟動,除了《時代》雜誌記者泰伯 (George Taber) 在場報導之外,也因為評比結果完全出乎意外( 8 支法國名酒對上 12 支默默無名的加州酒, 看來 只是酒商的噱頭,法國酒準贏,但來自法國美食餐飲界的評審們,也會發現其實加州酒還不差,目的就達到了)。 由於 加州紅白酒打敗波爾多勃根第的佳釀,法國葡萄酒獨尊的地位受到動搖,品鑑結果對於加州酒業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舊世界與新世界愛恨交織的交流與對決,方才揭開序幕。

《沒有男人,女人更美》(林郁庭)

Image
《沒有男人,女人更美》 ( Women Without Men , Shirin Neshat , 2009) 現居紐約的知名伊朗視覺藝術家詩琳娜夏特, 生於開明而西化的中上階層家庭, 17 歲赴美求學,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藝術碩士 。娜夏特於 90 年代以攝影作品《阿拉的女人》 ( Women of Allah ) 系列成名,黑白照片呈現的女子多半持槍,呼應兩伊戰爭的背景,紗袍露出的胴體局部 ── 眼、唇、手足 ── 或背景則繪滿波斯詩文。挑釁而帶幾分嫵媚的神情, 不尋常 的場景與構圖,說明了娜夏特對於西方那種異色凝視的自覺與顛覆;交融的性別、文化與政治面相背後,是難言的暴力,也是她美學的重要特質。之後她拓展錄像藝術領域, 1999 年於威尼斯雙年展獲獎,打開國際知名度;錄像《亂流》 ( Turbulent, 1998) 、《狂喜》( Rapture, 1999) 與多媒體演出《鳥的邏輯》 ( Logic of the Birds, 2002) 等作品,與伊朗音樂家 黛馨 (Sussan Deyhim) 合作, 持續以詩歌與影像質疑現存規制與性別隔離的正當性,探索人與自然之間或是和諧或是悲劇性的關係。 離開伊朗之後, 1979 年伊斯蘭革命推翻沙王,建立一個傳統而神權的新政權,如娜夏特家那般西化、自由派知識份子飽受壓抑;她的作品於 1996 年以政治意涵被當局查禁,無法再回到伊朗。近年伊朗政治局勢再引起國際關注,娜夏特作品隨之水漲船高,劇情片處女作《沒有男人,女人更美》於威尼斯奪得最佳導演銀獅獎,把她的影藝生涯再帶入高峰。

《海上的天使》(林郁庭)

Image
《海上的天使》 ( Jaffa , Keren Yedaya , 2009) 以《後街天使》 ( Or, 2004) 贏得坎城金攝影獎的女導演凱倫葉達雅新作《海上的天使》(儘管兩部片名都嗅不出天使的氣息,片商還是自動把中文片名天使化以利觀眾去做連結)以古城雅法 (Jaffa) 為背景 。位於以色列西岸的港口雅法,於古埃及、聖經、希臘羅馬文獻中都有記載,或說建城者是諾亞之子,也有雅法一名來自風神之女的說法,又傳說由於愛說嘴的衣索比亞王后惹惱海神,公主安卓美達被鎖在雅法附近的岩石上祭海怪,幸好為希臘英雄柏修斯所救。在近世,雅法境內種族衝突不斷,猶太人逐漸移向臨近特拉耶夫 (Tel Aviv) 郊區,阿拉伯人則居於古城區,上世紀中雅法逐步併入特拉耶夫,城市全名亦更為特拉耶夫-雅法。自歷史古城至現代都會之一部分,雅法向為多種族混居之地,猶太、伊斯蘭與基督教並存,水乳交融與箭弩拔張的情形交替持續著。

《今生,緣未了》(林郁庭)

Image
《今生,緣未了》 ( Afterwards, Gilles Bourdos, 2008) 根據法國暢銷作家穆索 (Guillaume Musso) 小說《然後呢 ⋯ 》 ( Et après… ) 改編的《今生,緣未了》,由法國導演柏鐸編導,匯集了歐美資金與當紅演員,分別由得獎無數的 李屏賓 與迪普拉 (Alexandre Desplat , 《色,戒》、《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我心遺忘的節奏》電影配樂 ) 掌鏡與配樂,對於國際市場的企圖不言可喻,然而評價與票房都平平 ── 至少以對它寄望更高的發行商 Weinstein 公司來說,成績真是太平淡了。 原著被歸類為「法式療傷系小說」,談的是人面對生命不可思議的一課所得到的啟示。主角納森是紐約律師樓的大紅牌狠角色,童年為了救溺水的小女孩曾有過瀕死經驗,小女孩後來成為他心愛的妻子,卻因納森汲汲於富貴的追求以及第二個孩子的猝死,感情日生裂痕,終以離婚收場。這時一位神秘的凱醫生介入,使納森生命出現重大轉折,從討人厭的冷血律師逐步變得溫暖、富有人情味,於是他再次來到前妻面前,想讓她看見這些改變。

《人間失格》(林郁庭)

Image
《人間失格》 (The Fallen Angel, 荒川源次郎 , 2010) 適逢太宰治 (1909-1948) 百歲冥誕,日本影壇於 2009 年先後推出根據文豪原著改編的《 維榮之妻-櫻桃與蒲公英 》(根岸吉太郎, 2009) 與《人間失格》( 2010 年上映),以為致敬。 自傳色彩濃厚的 《人間失格》 為太宰氏生前最後一部作品,與沈痛刻劃戰爭虛妄與荒蕪的《斜陽》並列其巔峰之作。故事由俊秀的貴族青年大庭葉藏三封手札展開,以細膩冷凜的自述,勾勒一個敏感脆弱心靈於偽善媚俗的人世不斷地掙扎沈淪,對於渺茫幸福的微小希望一次次幻滅,耽溺酗酒、女人、殉情與自殺、毒癮,逐步走上自我毀滅。手札並附有前言後記,太宰以編者語氣描繪如何發現葉藏手札與三張照片,一字未改地發表,並針對主人公的形象與命運,作了簡短的評論。儘管這個序跋形式的框架賦予太宰適當的美學距離,去審視與自己相似的身世、近於瘋狂的痛楚,他仍然落入葉藏無法逃脫的命運。「現在的我,稱不上幸福,也算不上不幸。只是一切都將就此流逝。」手札之末這麼寫著。之前數次自殺未遂的太宰治,也在《人間 失格》問世後,與情人投水自盡。

《史蒂芬的奇幻旅程》(林郁庭)

Image
《史蒂芬的奇幻旅程》 ( Bunny and the Bull , Paul King , 2009) 自《電車男》把宅男、宅經濟抄得沸沸騰騰以來,御宅一族即使沒有蔚為風尚,也已然成為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而逐步退燒 。永遠都不乏新鮮語彙的日本流行文化圈,新興的「草食」(內向溫吞、被動、無害)、「肉食」(積極主動、富攻擊性)對比,再引發熱烈的討論。以電視影集《魔幻之旅》 ( The Mighty Boosh ) 轟動一時的英國新銳導演保羅金,影壇處女作《史蒂芬的奇幻旅程》裡鮮明對映的草食男史蒂芬與肉食的死黨邦尼,顯示出新形態經濟與情感關係的發展,愈發使得阿宅們跟草食族全球化(不限於亞洲),也同時回顧了公路電影中成長蛻變與同性友誼等再現主題。

《茱麗葉》(林郁庭)

Image
《茱麗葉》(侯季然、沈可尚、陳玉勳,2010) 自《海角七號》現象帶動本土電影的風潮以來,開始又有殷切的盼望,說台灣新電影已經進入另一階段(學界開始討論所謂的後台灣新電影時代),然而,這是否開啓了一個新的黃金時代,仍言之過早,也無法過度樂觀。但我們確實看到了不少青年導演的努力與堅持,陸續地浮出檯面,也吸引愈來愈多的觀眾進入戲院看國片,去體會在這塊土地上醞釀、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喚起我們共同記憶的故事。 《茱麗葉》也帶著這樣的企圖,加入還在成型中的新台灣新電影行列。片分三段,是由不同導演拍攝的短篇組成的段落式主題電影,或如名導接力串拍以城市為題的《巴黎我愛你》《紐約我愛你》系列,或是嘗試捕捉謎樣愛慾 的王家衛、安東尼奧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索德柏( Steven Soderbergh) 的《愛神》 ( Eros, 2004) ,而本片三位導演侯季然、沈可尚、陳玉勳接招去詮釋的 命題,則是莎士比亞筆下色彩鮮麗的「茱麗葉」一角,故事的核心也在主人公面對愛情會如何抉擇。

法租界風景(林郁庭)

Image
「請問,上海灘怎麼去?」 有時會聽到一臉茫然的觀光客,展開地圖傻乎乎地問著。(就像是在北京問京城在那兒⋯你現在可不是在上海灘了麼?)上海人多半先皺了皺眉頭,笑著回答, 「您是說外灘嗎?」 槍聲,清純可人的周潤發趙雅芝的身影(他們當年都才二十來歲), 葉麗儀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歌聲的蒼涼,大約比任何場景更深入我們對於上海灘的想像。偶爾墨鏡小馬哥豪氣地燒美金點煙的形象,會與上海灘的周潤發混淆,但無妨,就如粵語音韻響徹大上海般自然。香港與上海,兩個同樣華洋雜處的(半)殖民城市,自十九世紀以降,或是相互較勁或是互為幫襯,往來浸淫之深,中山路灘頭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大樓、淮海路上的中環香港金鐘諸廣場,可不是見證?

漫遊者(林郁庭 )

漸次崛起的高樓豪邸,快速改變這區的風景。 曾經稻陌相連,白鷺依水,以四獸為名的山巒層層疊起,靜靜守候悠然碧綠。市府遷來了,蜿蜒的田埂化為夾纏的巷弄,山腳下那片迷宮,可以好整以暇作弄外地來的計程車。亂葬崗上築起了挺立的金融大廈,墳頭般的樓頂,試著鎮住漂泊的孤魂,引進如鬼魅幽明不定的資本;在舊城區已高度發展、將近飽和的百貨精品業,垂涎於新興戰場,絡繹不絕地鑽入、竄起。在短暫時刻為全球首高的摩天樓,也在這區昂首闊視,睥睨著夾殺的商業空間縫隙裡,竟擠出一株奇葩:第一高樓斜對面硬是空出一塊寶地,熱心的市民們在車水馬龍轉側種起菜,交通煙塵裡成長茁壯的瓜果菜蔬,和樂融融地,是台北市地價最高的菜園吧。也不知這裡何時會被眼明手快的財團點中。

月黑風高(林郁庭)

Image
這些指頭大的小精靈來自極地流冰層。在雪白的冰原下,游過陽光射穿的晶瑩海水, 可以瞧見牠們划動透明的雙翼,優雅迴旋,像是碧空裡展翅而翔的冰晶天使。渾體通透的身軀,只有胸腹間螢著豔麗的紅,冰冷的海水裡流溢而過的一群天使們,胸口都閃爍著火焰,一點一點的末日星辰。 「像是牠的心。」他說。 我心裡偷偷笑著,嘴上卻不饒人,「連血液都沒有的浮游生物,要心臟做什麼?」 招待小姐介紹隨本次北海道商展而來的這一缸海天使 (Clione limacine) ,熱戀中的情侶若同時看到天使心射出的紅光,將可以得到幸福,她說。 他八成沒聽到,只是固執地盯著水族箱,「如果有某種生物唯一的器官就是心臟,那真是最浪漫的生物了。」 我們是否同時看到天使火熱的心,這點我不清楚,但霎時之間,我們同時聽到那紅撲撲的團塊有力的搏動。以及我們胸膛深處愈來愈急促的呼應之聲。

繁華落盡,斯人寂寞:《摯愛無盡》的時尚與情殤(林郁庭)

Image
從時尚金童至影界新人 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在 《時尚惡魔》 ( The Devil Wears Prada, David Frankel, 2006) 裡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是腳踩 Prada 身披豪華皮草的白髮女魔:身為最富影響力時尚雜誌的總編,她頷首搖頭就能左右本季流行取向。如此嚴苛的品味獨裁者,還是破紀錄給過一個設計師贊許的微笑 —— 那就是 2001 年 Gucci 的湯姆福特 (Tom Ford) 。 雖然是電影橋段, 2001 年的確是福特極為風光的一年;進入 Gucci 十載,將垂危的老品牌改造為集團最受矚目的金雞母,他也榮膺《時代》雜誌年度最佳設計師。福特在上世紀八、九〇年代之交離開美國,前往歐陸舊世界追尋成為頂尖設計師的夢想。他當時加入的 Gucci 盛名猶在,行情卻已看衰;由皮件鞋子起家的義大利老字號,並沒有跟著時代演進,殘存品牌之名而不具引人入勝的風格 (style) ,時尚界江山代代有人出, Gucci 也愈來愈乏人問津(可以想像如梅莉史翠普般真實存在的時尚女魔頭,若評點前福特時代的 Gucci ,大約是大力搖頭外加皺緊眉頭)。福特在 Gucci 迅速展露頭角,於 1994 年擢升為創意總監,執掌品牌定位設計取向;他從品牌過去元素尋找靈感,重新塑造並增加其現代感,敏銳的直覺與自信為 Gucci 與 90 年代確立性感流線的語言。如暢銷一時的 Gucci 香水 Envy 所示,福特時期的 Gucci 搖身一變,成為眾所欣羨,冷豔魅惑的新偶像。

豫園.老街.城隍廟(林郁庭)

Image
       由駛向碼頭的船上望過去,從朦朧的夜色中浮現,漸次清晰,是外灘那一排新古典主義建築群。和平飯店(沙遜大廈)祖母綠的尖塔螢著幽光,號稱「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華貴的」匯豐銀行希臘神殿式的柱廊與穹頂,挨著氣宇軒昂的江海關大樓鐘樓,燈火璀璨如晝;日治下的台灣銀行也在外灘蓋了棟西洋樓,一道挺進跨國資本於租界區樹立的銅牆鐵壁。 拍上海的電影大多不會遺漏這一景,還有那裡更讓人覺得一眼看去,上海之名即呼之欲出呢?這些美麗的建築卻也代表了中國近代史的一頁滄桑,無怪電影主人公看著外灘的風華,心蕩神馳之際,仍會感到一絲不祥,像是被吸進這城市的闇黑裡。在新世紀,隔著黃浦江相望的浦東摩天樓與東方明珠塔,也已成為一望即知的上海地標,但照著它們的鏡頭,多少嘲謔著砸下巨資未必換來品味,那些甘草型、挺逗的小人物,很適合隨著東方明珠一起入鏡。

《莎崗日安憂鬱》(林郁庭)

Image
《莎崗日安憂鬱》/Sagan, Diane Kurys, 2008 1953 年夏天,家境 優渥 的莎崗自詩人厄盧亞 (Paul Éluard) 詩句(「緣此莫名情感,風魔於我之苦悶與甜蜜,我猶豫 、未敢定名,嚴峻而優美的憂鬱之名」/ “Sur ce sentiment inconnu dont l’ennui, la douceur m’obsèdent, j’hésite à apposer le nom, le beau nom grave de tristesse...” )取題,六週內完成處女作 《日安憂鬱》( Bonjour tristesse) ,這本 188 頁的小書讓年僅 18 歲的作者名利雙收,得到文學獎肯定也狂銷數百萬本。在戰後女性解放運動與存在主義風起雲湧的背景下,她恣意而愛、無視俗世規範的女主角造成轟動,也成就了「迷人的小魔鬼」( le charmant petit monstre) 之名。莎崗其後的人生與筆下主人公一般,率性而行,於無所拘束的愛情和醜聞之間流轉,成名過早或許是種負擔,揮霍無度的個性使她晚年潦倒,恣肆求愛的生命最後卻孤寂以終,頗令人唏噓。

《蛇信與舌環》(林郁庭)

Image
《蛇信與舌環》/ Snakes and Earrings, 蜷川幸雄, 2008   劇場名導蜷川幸雄的電影作品 《蛇信與舌環》,根據芥川文學獎同名小說改編;帶著半自傳色彩、深入描繪街頭次文化與青年男女虛無生命的原著當年熱銷百萬本,也讓二十歲的美少女作家金原晴成為最年輕的芥川獎得主。 故事始於澀谷的夜店,十九歲的璐薏邂逅同樣未成年的阿瑪,被對方分叉如蛇信的舌尖所吸引,決心像他一樣先穿個舌環、慢慢把舌洞撐大直到前端分割為止。阿瑪為她引見刺青師朋友阿柴,璐薏在有性虐傾向的阿柴勸誘下循序漸進地改造身體,一邊與他激烈地做愛、一邊於背部刺上飛龍與麒麟;周旋於癡迷的阿瑪與冷酷的阿柴之間,似乎從肉體改造、凌虐與酒精刺激的強烈痛楚中,她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戰慄迷宮》(林郁庭)

Image
《戰慄迷宮》 / The Shock Labyrinth, 清水崇, 2009 恐怖大師清水崇新作 《戰慄迷宮》,號稱日本史上第一部 3D 鬼片,讓《咒怨》迷們引領期盼,等著看擅於挖掘人內心疑懼而渲染出驚悚氣氛的清水導演,如何將恐懼立體化而投諸觀眾:是否會有鬼撲向觀眾,伸出銳利的指尖勾人眼珠,還是驀然陰風慘慘,鄰座陌生人竟化為妖魅 … 電影的另一個賣點,是其拍攝取景的富士急遊樂園「超.戰慄迷宮 」,目前金式記錄面積最大與鬼通道最長的鬼屋,改建自昭和時期廢棄醫院,以實境探險(而不是軌道遊園車)方式,讓遊客自行於摘取活人器官的陰森手術室、機關重重的病房暗道間闖蕩;化妝埋伏的工作人員遊走於迷宮般的建築,或是突襲遊客提昇驚嚇指數,或是帶領已經嚇昏的人至出口。奪門而出的驚魂者,看見背後壯闊美麗的富士山峰,多少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吧。

上海新與舊(林郁庭)

Image
他們告辭出來,走到弄堂裡,過街樓底下,乾地上不知誰放在那裡一只小風爐,嗗嘟嗗嘟冒白烟,像個活的東西,在那空蕩蕩的弄堂裡,猛一看,幾乎要當它是隻狗,或是個小孩。 出了弄堂,街上行人稀少,如同大清早上。這一帶都是淡黃的粉牆,因為潮濕的緣故,發了黑,沿街種著的小洋梧桐,一樹的黃葉子,就像迎春花,正開的爛漫,一棵棵小黃樹映著墨灰的牆,格外的鮮艷。 張愛玲, <留情> 鴉片戰爭之後,戰敗的清廷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五口通商口岸, 1843 年 11 月 17 日,上海正式開埠。自此,這個長江入海的港口,以其潛在的優越對外貿易條件,迅速竄起,於近代史佔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各國先後提出設立租界要求,華洋雜處東西交匯,遂成都市發展無可避免之勢;上海一躍而為遠東地區最大都會,因有「東方的巴黎」之名。 各式西方建築逐漸融入上海風景,而兼具西式排聯屋與江南民居風格的石庫門住宅,興起於 1860 年代,獨特的里弄文化也於其中發展。走過 20 世紀的戰火與滄桑,石庫門與弄堂也老了,在新中國同心一志邁向未來的腳步下,北京拆胡同,上海拆弄堂,迫不及待地要蓋起光鮮亮麗的擎天高樓,打造時髦新都會。外國資金湧入當初的租界,深具全球化精神而少了點特色,走到那裡看來都差不多的「現代」樓房,便在中西合壁、極具民間建築代表性的石庫門一座一座消失之處,一棟一棟地昇起。

世博采風(林郁庭)

Image
水晶宮與艾菲爾 1 851 年春,維多利亞女王為首次舉辦的各洲工業大博覽會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Continents) 揭開序幕。樹立於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 (Crystal Palace) , 得力於 科學和營造技術的迅速發展,以鑄鐵與大片玻璃打造絢麗 的新式建築, 為帝都子民帶來各國最新工業產品與殖民地奇珍異寶,吸引六百萬人觀展,相當於當時大英帝國三分之一人口 ── 其中包括掀起宗教與科學論戰的達爾文,《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 的卡洛爾 (Lewis Carroll) ,歌德式浪漫小說奇葩的勃朗特 (Br o nt ë ) 姊妹。密切關心工業化影響的馬克 思 ,則以為博覽會是資本主義商品物化的極致表現。 常年來隔著英倫海峽較勁,在海外殖民地拓張也不甘示弱的法國人,怎麼忍得下這口氣?更何況法國辦工商博覽的歷史還早於英國,只不過大型國際展的頭香,卻這麼眼睜睜為英國人搶去了。接下來的萬國博覽會 (Exposition Universelle) ,主要為倫敦跟巴黎之間的角力,歐洲其他國家與新世界興起的霸權,也先後加入戰場。 1889 年巴黎萬博會推出的艾菲爾鐵塔,宣告鋼鐵冶煉技術的成熟與未來建築風貌,果然一鳴驚人;走入二十一世紀,當年的前衛轉為優雅風華,今日有誰能想像沒有艾菲爾鐵塔的巴黎? [上圖:維多利亞女王為1951年水晶宮博覽會揭開序幕]

菜蟲之死(林郁庭)

菜價隨著夏季風災水患起伏已成常態的那年入冬,某天突然對超市架上整排齜牙咧嘴的綠色蔬菜感到反感,提著籃子在包心菜、津白、本地白菜、娃娃菜之前猶豫不決。菜價上揚,有些原本整個賣的就分切了,像是安慰似地,分散消費者的負擔,也讓打理一家吃食的主婦/主夫有機會享受單身貴族的份量;切半緊緊纏著保鮮膜賣的包心菜,不知怎地就是覺得被輕薄了,好像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風的矜持女子,硬是給扯開衣衫要驗明正身,哭哭啼啼,飽受委屈。我最後選了一顆渾圓的白菜。 起初,對這株白菜沒有什麼特殊的感情。把外面兩片風塵僕僕的老菜葉剝掉,想著要怎麼調理時,我留意到底下那瓣中心有點晶亮的水漬,形狀像是淚滴,凝聚而下的那端拖著細細的灰白線條,莫非老淚縱橫的眼角那呼之而出的歲月痕跡麼?仔細一看,是隻菜蟲,已經斷了氣,身子微冷還未僵,對眼前美味的執著仍依戀不去。

衣在上海(林郁庭)

Image
看了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 In the Mood for Love ) ,多少會勾起對於旗袍的遐思。在張曼玉身上那形形色色服服貼貼如第二層肌膚的旗袍,表現的不只是時代的韻味,也是人物流轉的心境 (mood) ,或說戀愛鋪陳於人那種種或是繽紛或是樸素的色調紋理 ── 有時矜持、有時嫵媚、有時哀愁,這會兒暗暗地挑逗,目光移轉過來了,卻又若無其事地端莊;片刻前還冷若冰霜,驀地溫婉嬌柔,教人不動心也難。在香港那幽隘私密卻沒什麼隱私的空間,如花朵般燦然開放又黯然凋落的上海女子與牽扯的情思,揉碎桃花紅滿地,隨著膠卷與懷舊的音樂,無聲無息隱進歲月裡。 於是,從來沒有想過要穿旗袍的我也動了心,頭一次訪滬,便迫不及待要試試上海裁縫的身手。而我也像一般觀光客,為南京路上大布莊的排場吸引,眼望牆上那張希拉蕊滿面含笑、挽著還未捲進緋聞的總統老公的訪問紀念照( 您瞧,她身上那套水藍絲衫褲裝就咱們這兒做的! ),跟師傅談定了鑲邊盤扣樣式,接著剪布量身。那件長及腳踝的酒紅閃光緞旗袍只穿了一次,給好奇孜孜的外國朋友們開了眼界。 [上圖:穿著南外灘訂做的衣服逛義大利館]

Asparagus 蘆筍(林郁庭/歐笠嵬)

Image
林郁庭☉文/歐笠嵬☉圖 A小姐滿心愉悅望著堆得滿坑滿谷的蘆筍,不管是晶瑩如玉的白蘆筍、鮮翠碧綠的青蘆筍、還是標新立異的紫蘆筍,那一根根從水盆裡探出來爭相向她打招呼的可愛頭兒,吱吱喳喳此起彼落地喧譁著,「買我吧,買我吧!」她倒覺得為難了,選哪個好呢? 即使是同樣的青蘆筍,也有細如鉛筆和粗如水管者。最後她選了粗的,倒不一定因為粗大便是美,只是純粹好奇,想知道這比台灣超市標榜的「原裝進口美國蘆筍」還大好幾倍的蘆筍,究竟是如何地美國原味。 她沒有趁鮮馬上烹煮。想起在台灣超市這種使土產蘆筍黯然失色的進口蘆筍天價,讓她決定絕不能辜負這蘆筍,雖然在美國超市裡它是難以想像的賤價,無論如何她得想出別出心裁的精緻烹調法,好好提昇蘆筍的美味才行。她告訴室友今天買了新鮮蘆筍,只得到不甚熱絡地,「哦,是季節了嗎?」A小姐對如此冷淡的反應大為不解。 那天晚上,她翻出所有食譜,參考任何蘆筍建議食法,在蘆筍湯蘆筍沙拉蘆筍通心粉蘆筍雞蘆筍慕斯間神遊,心悸不已,看到情動之處,忍不住跑到廚房打開冰箱,想看看她可愛的蘆筍晚上是否睡得好。出乎意外地,她的蘆筍居然不翼而飛。

Nectarine 玫瑰桃(林郁庭/歐笠嵬)

Image
林郁庭☉文/歐笠嵬☉圖           N小姐與男友的邂逅是在桃華滿樹的三月天,戀曲的巔峰,就在桃子上市的季節。 在那個 晴空萬里,微風一起櫻落如雪的日子,N小姐獨自在公園桃樹下看書;累了,正想休息片刻,隔壁石頭上竟演出一場絕妙好戲。原先坐在那裡的也是個像她這般的妙齡女子,躲在樹蔭下讓樹梢間撒落點點光影濾到身上,享受這美好的週日下午。有個披頭散髮邋裡邋遢的男人走過來,問她這石頭還有人坐嗎,她懶洋洋地搖頭;那人在她身旁坐下,出乎意料之外,後續的搭訕台詞還沒上場,就把佳人摟入懷裡縱情親吻,看得N小姐目瞪口呆;一個長吻之後,兩人拍拍屁股從石頭上起身,相擁著走出公園。 是舊識吧,N小姐想著,否則進展得也太快了,簡直不可思議。這時,對面椅子上坐著的男人走了過來,問她,「小姐,這石頭有人坐嗎?」對方不是個披頭龐克族,他看來一臉認真,只有眼裡帶著點頑皮的笑意。N小姐回答了,「你沒看到我坐在上面嗎?」她故意要把聲音壓得嚴肅,但那語尾蕩在春風裡,柔軟得像朵緩緩飄落的桃花。

B.B.巴黎迷航記[節錄](林郁庭/歐笠嵬)

Image
林郁庭☉文/歐笠嵬☉圖 內臟 其一    鵝肝醬 有時從台灣打來的電話會喚回一個叫張可卿的女孩,在記憶中矇朦朧朧,彷若她那初生即夭折的攣生妹妹。 曾有一段時間,她頗以香奈兒自許,期盼如 Coco Chanel 一般,踩過無數男人建立個人的時尚王國。 還記得那天買回一本香奈兒女士的傳記,光是圖片就看得她動心不已,馬上告訴沙維業她要改名叫 Chanel ,再也不當 Cathérine 了。她不要俄國女皇的名字,擺脫了凱瑟琳,有如卸下重重縐紗錦緞宮廷華服的累贅,她要當 Chanel ,像香奈兒一樣為女人穿上自由無拘束的衣裳,做個豪放自在的現代女性。

離魂香[節錄](林郁庭)

香水原料按揮發性強弱大致可分成三組,因此合成的香水氣息也分為三段。人類嗅覺最先感受到的是分子最小、揮發性最高的部份,稱之為香水的初味;其次為分子大小與揮發性居中的部份,稱之為香水的本味;最後呈現也持續最久的,是分子最大的一族,構成香水的餘味。 人的一生,不管是燦如彗星或是庸庸碌碌,再怎麼百味雜陳,所探所求所配出來的,總不過於最基本的一味香水-- 餘味:這是香水的基礎,最持久,最是縈繞不去。 性,死亡。 本味:這是香水的核心,因個人喜好而異,基本原料有下列幾種。 工作,婚姻/伴侶關係,家庭,政治,宗教,休閒娛樂。 初味:這是香水給人的第一印象,香水的魅力常決定於此,但也揮發得最快。 愛情。

漫談《色∣戒》(林郁庭)

Image
文學與電影之間   2006年底,終於等到電影《香水》(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 Tom Tykwer導演)開栓試香,走出電影院那一刻,卻仍有些失落。以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而言,《香水》其實拍得不俗,視覺效果的震撼不論,以音階高低比擬香味尖俏沉穩,用音律之美點出香水神奇,是相當貼近的切入點,讓同樣存在感強烈卻又虛緲不可捉摸的音樂作為氣息之喻,給予觀眾些許暗示,又留下充分想像的空間。但我不免要嘆息的,是這款香水仍不脫許多改編電影使用字幕卡或敘述者引述原著的格局。換了一種媒體,原作者的文字幽靈縈繞不去,影音像是為這一縷香魂找到宿體,縱亦體態窈窕,卻沒有孕育出新的生命;於是論者便喋喋不休爭辯電影是否忠於原著,小說與電影角力勝負如何,演員表現是否符合原著理想等等。一般而言,如果書寫得夠好,沒有大破大立決心的電影版本很難望其項背。  但這並不是李安《色∣戒》( 註 1) 的命運。圍繞著這部片子的話題不斷,從性愛、身體性別政治、情慾與責任、理性與感性、忠誠與背叛、大時代環境下的小人物悲歌、捕風捉影到證據鑿鑿地探索故事來源背景等各種角度來剖析電影,即使論者鉅細靡遺比較小說與電影的出入,連最平板的「忠於原著」問題都有了多層次的回答,導演與編劇的功力可見一斑。因為在轉化的過程裡,小說裡那一縷香魂已經不是找個新的身體棲息罷了,而是重新投胎為人,回首一望,恍若隔世,牽繫彼此的只有藕斷絲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