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19

萊比錫歌劇院《唐懷瑟》

Image
萊比錫歌劇院的《唐懷瑟》 華格納歌劇《唐懷瑟》 (Tannhäuser , 1845) 取材自吟遊詩人吟詠的中古騎士傳 說( romance ,非言情小說的「羅曼史」),是早期三部「浪漫歌劇」 (romantische Oper) 之一,描述卓絕的歌者唐懷瑟,在以女神維納斯為代表的愛慾和純情少女伊麗莎白的聖潔之愛之間左右徬徨,先後於寧芙水妖出沒的維納斯之丘( Venusberg) 與愛神度過極樂歲月,回到人間參與歌手們競逐的愛情吟詠大賽,因大膽歌頌情愛之熱烈、靈肉交歡,不合於當世追求遙不可及的神聖之愛,為眾人所棄而逐出故土。他遠赴羅馬朝聖,得不到教皇寬慰之語,反而被詛咒墮入深淵,他萬念俱灰想重回維納斯懷抱,卻在垂死的伊麗莎白祈願之下,終於得到救贖。 文化中心附近的星光大道 對我來說,關於華格納的印象始於《指環》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四部曲和《崔斯坦與伊索德》 (Tristan und Isolde) ,這部早期作品還是不夠過癮 — 但同時期的作品 Lohengrin 又深得我心,所謂「早期」、「火候未成熟」恐怕是太輕忽的說法。維納斯的形象在劇中多少陰森晦暗,是在中古基督教世界裡不合時宜的遠古神祇,說是神祇卻宛如妖魅了 — 於是教皇一聽到懺悔的唐懷瑟是從維納斯身邊歸來,便拒絕赦免他的罪,讓他在地獄不得翻身。從第二幕被視為異端到苦行至羅馬都得不到贖罪的機會,這之中對於教會與人們偽善的諷刺是明顯的,但終曲前維納斯與伊麗莎白爭取唐懷瑟的靈魂,勝出的竟不是古典的美與逸樂,而是基督教少女無私的奉獻,讓人不免疑惑,這不是到了浪漫主義風起雲湧的十九世紀,還停留在中古時代嗎?第二幕歌手競技精彩無比,這個結局卻要讓人覺得虎頭蛇尾了, 無怪十分讚賞華格納音樂的尼采, 也說他不過是二流的哲學家? 華格納之後一再修改《唐懷瑟》,據遺孀所言,他臨終前還惦記著「欠世人一個《唐懷瑟》」,表示這個歌劇尚留下他不甚滿意之處。 張保仔海盜船滑過維多利亞港 萊比錫歌劇院製作的《唐懷瑟》版本,或許也是對此存疑,而大膽加入個性化的詮釋,把一個原本要流於平庸的文本,做了相當程度的扭轉。唐懷瑟從維納斯之丘返鄉遇到昔日舊友,受到熱烈歡迎,他被剝去上衣、塗上血般鮮紅的印記 — 這個場景像是強加歃血為盟的儀式在游移不定的主人公身上,日後這些人一個個唾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