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10

豫園.老街.城隍廟(林郁庭)

Image
       由駛向碼頭的船上望過去,從朦朧的夜色中浮現,漸次清晰,是外灘那一排新古典主義建築群。和平飯店(沙遜大廈)祖母綠的尖塔螢著幽光,號稱「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華貴的」匯豐銀行希臘神殿式的柱廊與穹頂,挨著氣宇軒昂的江海關大樓鐘樓,燈火璀璨如晝;日治下的台灣銀行也在外灘蓋了棟西洋樓,一道挺進跨國資本於租界區樹立的銅牆鐵壁。 拍上海的電影大多不會遺漏這一景,還有那裡更讓人覺得一眼看去,上海之名即呼之欲出呢?這些美麗的建築卻也代表了中國近代史的一頁滄桑,無怪電影主人公看著外灘的風華,心蕩神馳之際,仍會感到一絲不祥,像是被吸進這城市的闇黑裡。在新世紀,隔著黃浦江相望的浦東摩天樓與東方明珠塔,也已成為一望即知的上海地標,但照著它們的鏡頭,多少嘲謔著砸下巨資未必換來品味,那些甘草型、挺逗的小人物,很適合隨著東方明珠一起入鏡。

《莎崗日安憂鬱》(林郁庭)

Image
《莎崗日安憂鬱》/Sagan, Diane Kurys, 2008 1953 年夏天,家境 優渥 的莎崗自詩人厄盧亞 (Paul Éluard) 詩句(「緣此莫名情感,風魔於我之苦悶與甜蜜,我猶豫 、未敢定名,嚴峻而優美的憂鬱之名」/ “Sur ce sentiment inconnu dont l’ennui, la douceur m’obsèdent, j’hésite à apposer le nom, le beau nom grave de tristesse...” )取題,六週內完成處女作 《日安憂鬱》( Bonjour tristesse) ,這本 188 頁的小書讓年僅 18 歲的作者名利雙收,得到文學獎肯定也狂銷數百萬本。在戰後女性解放運動與存在主義風起雲湧的背景下,她恣意而愛、無視俗世規範的女主角造成轟動,也成就了「迷人的小魔鬼」( le charmant petit monstre) 之名。莎崗其後的人生與筆下主人公一般,率性而行,於無所拘束的愛情和醜聞之間流轉,成名過早或許是種負擔,揮霍無度的個性使她晚年潦倒,恣肆求愛的生命最後卻孤寂以終,頗令人唏噓。

《蛇信與舌環》(林郁庭)

Image
《蛇信與舌環》/ Snakes and Earrings, 蜷川幸雄, 2008   劇場名導蜷川幸雄的電影作品 《蛇信與舌環》,根據芥川文學獎同名小說改編;帶著半自傳色彩、深入描繪街頭次文化與青年男女虛無生命的原著當年熱銷百萬本,也讓二十歲的美少女作家金原晴成為最年輕的芥川獎得主。 故事始於澀谷的夜店,十九歲的璐薏邂逅同樣未成年的阿瑪,被對方分叉如蛇信的舌尖所吸引,決心像他一樣先穿個舌環、慢慢把舌洞撐大直到前端分割為止。阿瑪為她引見刺青師朋友阿柴,璐薏在有性虐傾向的阿柴勸誘下循序漸進地改造身體,一邊與他激烈地做愛、一邊於背部刺上飛龍與麒麟;周旋於癡迷的阿瑪與冷酷的阿柴之間,似乎從肉體改造、凌虐與酒精刺激的強烈痛楚中,她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戰慄迷宮》(林郁庭)

Image
《戰慄迷宮》 / The Shock Labyrinth, 清水崇, 2009 恐怖大師清水崇新作 《戰慄迷宮》,號稱日本史上第一部 3D 鬼片,讓《咒怨》迷們引領期盼,等著看擅於挖掘人內心疑懼而渲染出驚悚氣氛的清水導演,如何將恐懼立體化而投諸觀眾:是否會有鬼撲向觀眾,伸出銳利的指尖勾人眼珠,還是驀然陰風慘慘,鄰座陌生人竟化為妖魅 … 電影的另一個賣點,是其拍攝取景的富士急遊樂園「超.戰慄迷宮 」,目前金式記錄面積最大與鬼通道最長的鬼屋,改建自昭和時期廢棄醫院,以實境探險(而不是軌道遊園車)方式,讓遊客自行於摘取活人器官的陰森手術室、機關重重的病房暗道間闖蕩;化妝埋伏的工作人員遊走於迷宮般的建築,或是突襲遊客提昇驚嚇指數,或是帶領已經嚇昏的人至出口。奪門而出的驚魂者,看見背後壯闊美麗的富士山峰,多少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