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崗日安憂鬱》(林郁庭)




《莎崗日安憂鬱》/Sagan, Diane Kurys, 2008
1953年夏天,家境優渥的莎崗自詩人厄盧亞(Paul Éluard)詩句(「緣此莫名情感,風魔於我之苦悶與甜蜜,我猶豫、未敢定名,嚴峻而優美的憂鬱之名」/“Sur ce sentiment inconnu dont l’ennui, la douceur m’obsèdent, j’hésite à apposer le nom, le beau nom grave de tristesse...”)取題,六週內完成處女作《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這本188頁的小書讓年僅18歲的作者名利雙收,得到文學獎肯定也狂銷數百萬本。在戰後女性解放運動與存在主義風起雲湧的背景下,她恣意而愛、無視俗世規範的女主角造成轟動,也成就了「迷人的小魔鬼」(le charmant petit monstre)之名。莎崗其後的人生與筆下主人公一般,率性而行,於無所拘束的愛情和醜聞之間流轉,成名過早或許是種負擔,揮霍無度的個性使她晚年潦倒,恣肆求愛的生命最後卻孤寂以終,頗令人唏噓。




黛安柯蕊(Diane Kurys)執導的傳記電影《莎崗日安憂鬱》,由古靈精怪、演技出色的希薇泰絲特(Sylvie Testud)擔綱,適切地帶出莎崗熱愛卻也浪擲生命,特立獨行若視外界眼光於無物,卻也無比脆弱的特質。凝視著莎崗的目光充滿同情,從小報記者的採訪車切入,窺見風燭殘年的作家,於邁向盡頭的無愛人生之前追憶似水華年。電影倒敘展開,追溯莎崗一夕成名致富,交遊廣闊的她也毫不吝惜把錢揮霍在包圍著她的男男女女身上,縱情追逐香車寶馬,紙醉金迷豪賭歡笑。然而,如同串起片首片尾敘事框架的記者被拒於門外所示,同時介入劇本編寫的柯蕊希望呈現的故事,異於一般大眾所熟悉八卦報導,因此她二度把狗仔掃地出門,以平實而私密的手法去鋪陳莎崗的人生。
通篇以莎崗自白的聲音來為故事做詮釋,平鋪直敘,拍攝角度本身並不特別引人注目,事實上就是這點刻意的低調,對比襯托出主人公精彩快意又急轉直下的曲折人生,如果畫面絢麗令人目不暇給,敘事跳躍繁複,這片子就會顯得過於喧譁。一般傳記或文學電影中慣用的作者名句旁白,常冒著攪亂鏡頭敘事節奏的風險,或者突顯影像刻劃心理深度的障礙,徒增文字與畫面的距離;然本片於此處理不俗,旁白的雋永與爆發性,描繪出的鮮明莎崗個性,與泰絲特的演出完全是一致的,影后的投入與劇本編寫的用心可見一斑。不尋常的同性異性多角戀情,飆車意外的瀕死經驗,作品部部暢銷而總是毀譽參半,由止痛藥至無法自拔的毒癮,揮金如土與偶爾孤注一擲贏回生計的奇蹟──伴著旁白自述那過早滄桑,世故中永不失天真,在虛無的深淵仍耽溺愛情的聲音,生動的莎崗塑像由是躍然而出。
被莎崗塞得滿滿的故事與旁白縫隙裡,當然也透露了導演的觀點:彷若離經叛道、帶領性解放和「公社」同居風潮的莎崗,在68年學運卻跨不過階級的鴻溝,只能做個旁觀者;似是無比瀟灑,卻愛得那麼執著那麼寂寞。間雜烈焰狂飆的生命裡幾許輕婉哀愁,是饒有韻致的傷逝之作。
<電影欣賞,2010.4~6>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