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歌劇院《唐懷瑟》

萊比錫歌劇院的《唐懷瑟》
華格納歌劇《唐懷瑟》(Tannhäuser1845)取材自吟遊詩人吟詠的中古騎士傳說(romance,非言情小說的「羅曼史」),是早期三部「浪漫歌劇」(romantische Oper)之一,描述卓絕的歌者唐懷瑟,在以女神維納斯為代表的愛慾和純情少女伊麗莎白的聖潔之愛之間左右徬徨,先後於寧芙水妖出沒的維納斯之丘(Venusberg)與愛神度過極樂歲月,回到人間參與歌手們競逐的愛情吟詠大賽,因大膽歌頌情愛之熱烈、靈肉交歡,不合於當世追求遙不可及的神聖之愛,為眾人所棄而逐出故土。他遠赴羅馬朝聖,得不到教皇寬慰之語,反而被詛咒墮入深淵,他萬念俱灰想重回維納斯懷抱,卻在垂死的伊麗莎白祈願之下,終於得到救贖。
文化中心附近的星光大道
對我來說,關於華格納的印象始於《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四部曲和《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這部早期作品還是不夠過癮但同時期的作品Lohengrin又深得我心,所謂「早期」、「火候未成熟」恐怕是太輕忽的說法。維納斯的形象在劇中多少陰森晦暗,是在中古基督教世界裡不合時宜的遠古神祇,說是神祇卻宛如妖魅了於是教皇一聽到懺悔的唐懷瑟是從維納斯身邊歸來,便拒絕赦免他的罪,讓他在地獄不得翻身。從第二幕被視為異端到苦行至羅馬都得不到贖罪的機會,這之中對於教會與人們偽善的諷刺是明顯的,但終曲前維納斯與伊麗莎白爭取唐懷瑟的靈魂,勝出的竟不是古典的美與逸樂,而是基督教少女無私的奉獻,讓人不免疑惑,這不是到了浪漫主義風起雲湧的十九世紀,還停留在中古時代嗎?第二幕歌手競技精彩無比,這個結局卻要讓人覺得虎頭蛇尾了,無怪十分讚賞華格納音樂的尼采, 也說他不過是二流的哲學家?華格納之後一再修改《唐懷瑟》,據遺孀所言,他臨終前還惦記著「欠世人一個《唐懷瑟》」,表示這個歌劇尚留下他不甚滿意之處。
張保仔海盜船滑過維多利亞港
萊比錫歌劇院製作的《唐懷瑟》版本,或許也是對此存疑,而大膽加入個性化的詮釋,把一個原本要流於平庸的文本,做了相當程度的扭轉。唐懷瑟從維納斯之丘返鄉遇到昔日舊友,受到熱烈歡迎,他被剝去上衣、塗上血般鮮紅的印記這個場景像是強加歃血為盟的儀式在游移不定的主人公身上,日後這些人一個個唾棄他時,這個場景的血淋淋更鮮明地作為對比。第二幕的歌唱比賽,所有人盛裝出席,歌頌大殿的光明,這時亮起的刺眼白光宛如定睛不動的探照燈,逼人無法直視舞台;競賽開始,燈光終於弱下,但又在唐懷瑟受到質疑斥退之時亮起,又是那樣赤裸裸白慘慘地要照得人眼盲。這樣的劇場與演出設計,不但強化了華格納對於偽善社會排除異己的諷刺,更讓觀眾實質體會這般無理強入的「光明」多麼讓人難受。
文化中心後面的半島酒店
第三幕在伊麗莎白要升天之際,大批人匍匐而入,封她為聖女,滿地蠕動的軀體看來十分駭人,而唱完「啊,我失去他了」的維納斯雖然沒有台詞,卻傲立在一片醜惡景象中,最後燈光是打在她身上,她身後佝僂的唐懷瑟被籠在陰影裡何為救贖又變得不確定,但為人的猥瑣,則在不言中。音樂在輝煌中收場,導向救贖的憧憬,然而舞台上的畫面並不搭配;華格納原先預計的演出,維納斯只聞其聲,並沒有露面,這裡沒有幾句台詞的維納斯卻有很強的現場感。最有趣的是本劇導演和戲劇指導對於詮釋手法並不完全同調,導演希望脫離形而上的討論,刻畫有血有肉的人物,而戲劇指導對於形而上的哲學問題比故事表面更有興趣,也很願意去探討諸如一個藝術家追求所面臨的困境這類的問題。因此我們所看到的不協調,是刻意為之的結果,還是相當程度反映劇組本身略有分歧的見解?至於這個過程是否創造出比華格納歌劇更有意思的《唐懷瑟》,就端看看官們怎麼想了。我前排有人看完兩幕就走,旁邊有位仁兄從第一幕睡到第三幕,在謝幕時卻又一躍而起,鼓掌喝采得比誰都大聲。
無法多談音樂,因為香港文化中心的劇場音效不好,我們坐在高層,天花板壓得很低,聽起來的聲音平板而沒有層次,不可能是著名的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該有的水準因為我上YouTube聽的效果都比較好舞台下的樂池真的很小,約莫六七十人的樂團在裡面擠得很辛苦,真是難為他們了。這或許也很香港,十足資本主義,市中心舉辦一流演出的一級場地蓋得像購物中心而不像文藝殿堂,買最貴票的觀眾或贊助人士貼近舞台,才能聽到「原聲」。至少有一點是公平的:這裡的洗手間數明顯無法吞吐演出爆滿的情況,中場休息20分鐘,排隊可能都還排不到,不管貴婦還是窮人都得乖乖排隊、異常狼狽地在開場關門前衝出洗手間,連水箱都來不及沖。





Comments

  1. 林郁庭小姐您好:
    我是科技部人社中心的專員,這是我們中心網站連結: http://www.hss.ntu.edu.tw/
    由於未有您的聯繫方式,故以留言做簡短說明:
    本中心規劃「人社博後新出路與拓展分享」座談,希望能邀請人文社會博士畢業生,於畢業後轉換跑道至業界、或另外跨界發揮所學專長者,一同針對如何思考未來出路,進行交流分享。
    如果您有興趣了解更多,請聯絡下列信箱,感謝。
    chengchl0218@ntu.edu.tw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