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夢巴黎》始末(林郁庭)

貝托魯奇 (Bernado Bertolucci) 對巴黎似乎有著難解的情節。讓他揚名國際的《同流者》 (Il conformista, 1970) 走出義大利,流連於二戰前夕巴黎的風華,曖昧流轉的情慾與珠光鬢影,依稀映照著法西斯與死亡的陰影。再次讓他聲名大噪(與狼藉)的《巴黎最後的探戈》( Last Tango in Paris, 1972) ,把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和瑪麗亞施耐德 (Maria Schneider) 關在空無一物卻塞滿肉體交會的光熱與 孤寂絕望的巴黎公寓,讓演員與觀眾在性愛的煉獄中操演到幾至崩潰,血淋淋地指出救贖就在毀滅之中。《戲夢巴黎》( The Dreamers, 2003 ,一譯為《巴黎初體驗》 ) 再從街頭走回洋溢著古老淫佚氣息的巴黎公寓裡,三個如同羅浮宮裡希臘雕像般俊逸的少男少女,上演著神話裡永恆的亂倫青春悲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