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巨星亞尼克》(Ensemble, Jean-Nicolas Orhon, 2018)

10歲便立志當指揮,25歲擔任蒙特婁大都會交響樂音樂總監與指揮,35歲再接下費城交響樂指揮,不惑之年得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音樂總監之職的加拿大指揮亞尼克聶澤賽金Yannick Nézet Séguin,是古典樂界扶搖而上的新星,也是相對保守的這個圈子頗具指標性的同志音樂人,與樂團提琴手的伴侶Pierre Tourville結緣26載而為佳話。

儘管中文片名導向三度訪台、於本地有相當知名度的指揮亞尼克(去年曾協同費城交響來訪),法文原名Ensemble的「聚在一起、音樂團體」的概念,說明了本片核心在於指揮、個別團員緊密的聯繫以及音樂之愛如何成就一場又一場滿堂彩的演出。同樣出身魁北克的導演歐宏跟拍蒙特婁大都會交響四個音樂季,紀錄樂團成軍35年第一回出國巡演前的反覆排練演出,流暢的剪接同一樂章於排練場和演奏廳之間來回穿梭的過程,展現亞尼克與團員琢磨馬勒第五交響、蕭斯塔科維奇第四交響、華格納Parsifal等作品的幕前幕後,亞尼克對於個別作品的詮釋亦清晰可聞。較年長而視亞尼克為小弟的大提琴手,為其指揮才華與精準判斷十分折服;亞尼克剛出道時與他做四手聯彈的搭檔,緩緩道出作為樂團鋼琴手雖然都能得到最美的旋律,卻總有揮之不去的孤寂感;法日混血的第一小提琴手坦言雖以提琴為生計,鋼琴才是此生最愛;性格的敲擊樂手回憶昔日修學美國Curtis音樂院,教授指導如何收斂外部動作,將情感內化而為更有力量的演出;東歐來的新移民如何在街頭地鐵站表演餬口到終於如願以償進入樂團;投身搖滾的低音大提琴手轉了一個彎才來到古典天地—這些來自不同背景的樂團樂手,與指揮同為導演鏡頭跟拍的對象,於是乎一幅幅音樂家群像並列交織,說明一個新生樂團如何成長壯大,在傑出領導之下有了非凡成就。

在這之中,團員們卻也明白自身技藝與地方樂團的侷限,已經受到更多國際矚目的亞尼克很快為其他更富知名度、資源更豐厚的樂團所網羅,儘管行程忙碌卻從未忘記家鄉蒙特婁,而他每次回來,「總會給我們帶來新東西,像是出國回來分發舶來品做禮物,督促我們跟上。」2017年,國際經驗豐富的亞尼克帶領首次登上海外舞台的團員做德法荷三國的歐洲巡演,他激勵著並不是天團但曾於蒙特婁各種不同場地公演的團員--我們最大長處就是適應不同環境的音場,在公園、大學、慈善會堂都能演出,去歐陸一流場館必然表現更好。

隨著樂團,我們也來到有溫暖聲音的Dortmund音樂廳、比較直白的科隆愛樂廳(法文sec原意為「乾」,翻為「直白」挺不錯)、難以捉摸然美學上無可挑剔的漢堡易北愛樂廳,在這些較新穎的場館之後來到阿姆斯特丹古老的音樂廳,團員需走過隔開後廳觀眾席的紅地毯階梯華麗進場,與亞尼克交好的鹿特丹(亞尼克於2008-2018擔任鹿特丹交響樂團指揮),號稱條件有如柏林愛樂廳而多一點殘響的巴黎愛樂廳,挑戰在緊湊行程終站完成現場錄音。建築與聲音風格如此不同的場館競豔,影音流動之間就是一場饗宴,團員於飯店內緊迫練習、團務滴水不漏跟進細節安排、等待媒體樂評的焦慮與狂喜、紓壓與慶功,地方樂團終於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讚譽不斷,而這一切背後,亞尼克宣稱,沒有愛是無法完成也無法感動人的。(看完決定下一次亞尼克來台馬上買票去聽)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