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Q孃》(林郁庭)


巴黎Q(Q: Amours, désirs et complications, Laurent Bouhnik, 2011)
中文片名雖為《巴黎Q孃》(法文片名可直譯為《Q:愛情,慾望與複雜性》,之中把玩的文字遊戲,文後會再談),儼然欲喚出巴黎女性沙龍的私密旖旎與慾望城市的情調,全片是在風光如畫的諾曼第海岸小城雪堡(Cherbourg)拍攝,方能窺進穿越海峽的英法渡輪幽暗處的誘惑,以及把豔陽沙灘關在門外的小木屋性愛──說是小鎮春光還比較接近吧。
無可厚非會聯想到同在雪堡取景、捧紅了當年方二十歲清純可人的凱塞琳丹妮芙(Cathérine Deneuve)的《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Jacques Demy, 1964),雨傘店千金與年輕修車工因戰爭爆發而被拆散的愛情,帶著新浪潮名導德米的印記,在如夢似幻的歌舞與理想化純愛之間,總不可免介入冷酷的現實,出手極是輕巧優雅,愈讓人感到生活的無奈與沈重。反其道而行,在多角戀情、群交派對與各種性遊戲中找真愛的《Q》片,恰成有趣的對照。說在雪堡而不想到《秋水伊人》幾是不可能的,德米留下的影像實在太經典了,《Q》片中屢為女主角賽西(Cécile)勾引的修車工Matt和純情女友Alice的愛情,以及女孩雙親擔憂莽撞的Matt讓女兒懷孕又不娶她的橋段(那正是丹妮芙飾演的雨傘店千金面臨的困境),彷若是對把雪堡搬上國際舞台的前輩德米的致敬。

如同德米,本片導演布尼克亦將社會脈絡植入愛情故事裡,於是那群於小城失業率節節升高的危機與無力感裡掙扎的青少年,把積鬱的苦悶和怨氣傾瀉於性與其多樣性(多樣化發展的性),或許是最合理化的解釋亦或不然。那似乎漫無目的在性冒險中不斷挑逗、退避、激發、惹惱人的誘惑者賽西,至電影中段搖身一變,開始為因性失和的愛侶們精心規劃湊合,儼然化為情色版《愛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Jean-Pierre Jeunet, 2001)那老是為人做媒卻忘了自己的天使,當然導演不會忘了她,也賞了個少幾分精靈古怪、甜美浪漫,多幾分彆扭而沒在意料之外的戀情。
片名中夾了個「複雜性」,但果真如此複雜嗎?片首獻詞述及《夜夜夜狂》(Les Nuits fauves, Cyril Collard, 1992)導演柯拉爾和「所有認為去愛仍賦有意義的人」,明白指出本片談性終究是歸於愛,不管雙性異性同性交歡,能勇敢去愛快樂做愛才是最終的目的。於是帶著煽動性與挑逗性的Q(指設音同的cul──尻,亦即性),經歷一段庸人自擾的旅程,為愛所馴服了──這之中透露的訊息恐怕單純地要讓人莞爾。但無妨,如同純情女Alice那花園洋房、跑來跑去的孩子們、還要養匹馬的夢想,十足布爾喬亞,卻也很法國。
既然以Q/cul為題,自然要有美不勝收的豐臀下體列陣以待,這方面《Q》片確實養眼,也虧了一票青少男女賣力而生動的演出,為本片增色不少。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