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元成家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怎麼教小孩(林郁庭)
![]() |
引起北捷廣告爭議的電影海報 |
在「多元成家」支持方歡慶台灣即將成為亞洲首先開放同性婚姻國度同時,反對方驚恐多元成真後,「不知怎麼教小孩」。無法接受LGBT族群於規範全民權利義務的民法得到同等保障,反對派持續推動他們最後的底線──另立同性伴侶專法,而這之中隱含的歧視與隔離(特定專法不等同於具有普遍性的民法,或引起「次等公民」待遇的疑慮)意涵,引起支持方反彈。今年上半年,期待「多元成家」將為台灣創造歷史的局面似出現變數,專法或有可能取代民法修正的氣氛在醞釀,而在這敏感時刻,兩部以「多元成家」為號召的電影,或是悄悄或沒那麼安靜地上了院線。
《愛上有機男》(にがくてあまい,草野翔吾,2016)改編自暢銷漫畫,敘述最討厭蔬食的肉食女巧遇草食男,千方百計成為對方室友,才發現是「掰不直」的基男,卻因他的有機蔬食調理和關懷,不論職場還是生活方式,都找到新的契機再出發。這部無比健康的電影,除了一個男男對嘴輕吻的鏡頭、少數情色度極低的同志笑話,別無「教壞小孩」內容,上映時卻被列為保護級,認定不適合普遍觀賞。或許對審查機關而言,提倡有機生活的正派時尚「有基男」──甚至不屬於BL漫畫(boy love,受歡迎度持續成長的日本漫畫男同流派)的範疇,而是已透過友善同志的異性戀濾鏡,呈現美好而夢幻的想像──或是同男異女的純潔同居物語,缺乏「兒童不宜」的元素,不適宜向兒童宣導?
![]() |
《愛上有機男》劇照 |
在爭議中理應保持中立的公家機關,表現的態度與尺度往往耐人尋味。以《海鷗食堂》(かもめ食堂,2006)、《樂活俱樂部》(めがね,2007)、《吉貓出租》(レンタネコ,2012)等療癒系電影聞名的導演荻上直子,處理LGBT議題的新作《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彼らが本気で編むときは,2017),挟著柏林影展泰迪熊評審獎之勢,在台未上映即話題不斷。柏林放映時公認為LGBT題材少見的溫和手法、非常適合一般觀眾的《編織》一片(在日本以普遍級上映),還未登陸台灣,就有擔心會「導致小孩性別認同混淆」的民眾,向行政機關連署提案禁片;片商想在台北捷運宣傳,卻因當局判定海報使用「最爭議多元成家」、「這樣教小孩」的廣告詞太敏感,要求更改而作罷。這樣的新聞註定要將電影炒熱:陳情禁片的風聲傳出,就有大學教授出面安排講堂上播放討論,作為數百名學子的教材;儘管上不了北捷廣告版面,該片吸引更多人進戲院支持,首映三天台北票房即破百萬。
荻上導演表示靈感來源,是看到自小認同女性的國中男生,向媽媽要一對假胸部如願以償的新聞,很受感動,連同把自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於歐美並非不常見的LGBT社群,為何在日本都像是神隱,只出現在綜藝節目或色情行業—一同放進影片裡。主人公是來自單親家庭的11歲女童小友,不善料理自己生活與工作的媽媽再一次丟下她出走,已經習慣母親為了男人或工作不順而離家的早熟女孩,很自然地向一向照顧她的舅舅牧生求助,這次她借住的舅舅家不再是單身公寓,已經住進一位「很特別」的女友凜子:她告訴小友,她出生時是男孩,如今身體已經改造完成,只剩下戶籍登記還沒更新。
![]() |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劇照 |
然而凜子如此融入這般看似「傳統」的女性角色,是否暗示不管跨性別或者生理性別為女性,在父權社會下仍受到重重制約呢?這確是電影之外,值得去思考的問題,而在電影有限的篇幅中,荻上導演以較為細緻的方式對刻板印象做了顛覆。在牧生家做菜的雖是凜子,鏡頭很節制地不去拍攝凜子準備食物,強調料理是才能並非女性義務,更多著墨於牧生的分擔家務。再者,凜子在養老中心擔任護理工作,並不像傳統日本女性婚後辭職相夫教子。片中唯一做菜鏡頭出現在凜子家,切菜準備上火鍋的是繫著圍裙的繼父,大叔般大口喝酒談笑的是母親文子。
荻上的電影總有文子這般個性強烈、不按牌理出牌的角色,或如《樂活俱樂部》的眼鏡婆婆,《吉貓出租》的冒失鄰居,戲份不多但讓人印象深刻。敢傷害我女兒的,即使是小孩也絕不放過—這個為青春期的兒子編織假胸,彌補自己沒有生胸部給他的寬厚母親,可以對小友撂下這樣的狠話;又真性情到失禮地表示還好牧生父親已過世,失憶的母親在安養院,否則一般家庭很難接受凜子做媳婦。在牧生、凜子、文子之間,小友學到不同的溫柔和包容,由陌生疏離到認同繼而感到親密,甚至同文子一般想保護凜子、懲罰傷害她的人。小友的另類性別教育另一顯著成果,是對於有同志傾向的好友小凱態度轉變—在霸凌凱的班上同學面前,她從不承認與他交好,接觸了凜子開始轉變後,她甚至能勸慰自殺未遂的小凱,千萬不要相信自己如母親責備的「罪孽深重」,因為大人也會犯錯。
食物與用餐向來在荻上作品中有相當地位,《海鷗食堂》的飯糰、肉桂捲和《樂活俱樂部》的剉冰,表現出一種態度與生活感,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編織》開場也出現便利店飯糰,冰冷而缺乏媽媽手心的溫度,與凜子愛心便當裡有著貓狗臉蛋的可愛飯糰,成為強烈的對比。總是跟著母親在便利店或居酒屋解決餐食的小友,同凜子牧生單車穿過繁花似錦的早春河畔,在櫻樹下品嚐花壽司、(讓台灣觀眾叫絕的)台式醬油醃蜆小菜,高舉鯉魚旗造型香腸,仿若在繽紛落櫻裡飛揚,想必是最難以忘懷的溫馨家庭體驗。
![]() |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劇照 |
《編織》在台灣以輔導12級上映,表示即使比小友還大的12歲小朋友,仍不得觀看學習。有趣的是酷兒影展或「主流」的異色限制級影片,反而不會是平權反對方顧慮的目標,因為就某種程度而言已經被「隔離」。如《編織》般貼近日常生活、特意從兒童觀點出發的普遍性訴求,以編織和平對抗欺壓霸凌,對於失職單親媽媽亦能溫柔包容不多苛責,反而成為他們該畏懼的對象—是因為片裡明確地洋溢著跨越性別階層的愛,無法導致混淆嗎?
2017年3月24日,台灣大法官法庭首度為同婚釋憲舉行辯論,再度為同運在亞洲寫下歷史,然而正反方激辯的結果,要到下月大法官釋憲方見分曉。修法只是開始,真正打破藩籬,對於人的true
colors都能給予尊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端傳媒, 2017.3.26》
*刊出時標題酌作更動,劇照由天馬行空(愛上有機男)、絕色國際(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提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