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好運的米其林之星(林郁庭)



米其林食評向來或尋覓珍饈於紅塵深處,盡享都會繁華,或追隨名廚至鄉野之間,宴饗在地精粹,甚少青睞大隱於市的庶民食堂。香港旺角這家不起眼小店,沒有傲人的裝潢擺設、精雕細琢的盛盤或細膩入微的服務,就賣十來塊錢(約台幣四五十塊)的港式飲茶點心,竟能招來米其林一星,令一眾食客門口大排長龍,慕名要試全球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廳。
「添好運」掌門麥桂培當然有來歷。出身寒微的他當年受名廚賞識,被招攬至四季飯店「龍景軒」擔任點心部主廚,在摘下米其林三星的名門磨鍊手藝,所想的還是自己當老闆,開家平民小吃坊。從高檔飯店餐廳到二十幾人座的平價小鋪,入門處那對「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賀聯,點得再貼切不過。
我們運氣好,候上半小時就入座了,上桌沒多久即出菜,效率好得要讓人懷疑真是現叫現蒸;培哥那張招牌面孔出現在玻璃牆後的灶間,騰騰熱氣裡揮汗如雨拉腸粉,倒是一點不假。
蘿蔔糕,晶瑩蝦餃,黃沙豬潤腸。確實好吃,但比諸無星級美味食肆,那顆米其林一星加持在哪兒,就難說了。古法糯米雞倒真有古風,臘腸雞絲塞得直要比米粒多,或許不符當今養生潮流,卻是老一輩人有肉方以慶豐年的執著,也無怪滋味豐腴飽滿。包裹的荷葉更是一絕,比尋常所見寬厚一倍有餘──亦不似那些無味得教人納悶,是否蒸了好幾次的回收荷葉──拆開只覺荷香撲面而來,食之則已滲入糯糍肌理,無處不銷魂。另一鎮店之寶酥皮叉燒包,巧在翻新傳統鬆白面料的叉燒包,融合菠蘿酥皮與叉燒內餡,西點的創意與酥香牛油,一併烤入叉燒的醍醐味裡,想來不但(品評的)老外喜歡,習於混血雜交文化的港人,對其顛覆經典的恣肆,亦覺驚喜。
蝦餃入口,W皺起濃眉,「香港人對蝦餃要求很嚴格的,這是點心的指標,做得不夠好怎麼行?」其他點心雖頗受好評,那並不特出的蝦餃,大約左右了他對這家店的印象。W說米其林之前只評昂貴餐廳,被批唱高調、不懂中式料理,所以刻意找尋常小店以杜眾口。以C看來,法國標準最多給兩個刀叉的餐廳能得一星,源自米其林日趨平民化的策略,藉以鼓勵大家多買它的飲食指南。
不論如何,多麼權威的品評也只能做參考──高行健得了諾貝爾獎,不表示沒得獎的就寫得沒他好呀。香港自然還有不見聞於世而毫不遜色的食府,但它們或許沒有那個從王謝堂前到百姓之家的動人故事。
添來好運的一星之後,深水埗分店開張了,貴賓廳的原隻鮑魚雞粒酥、雲腿虎掌菌龍蝦餃、鵝肝醬炸粉果,脫離百姓家日遠,最新的中環分店,則鄰近培哥昔日東家的四季飯店──好奇妙的一段旅程。
是侯門或庶民並不重要,最終,美食不過心與味之辨而已。
《中國時報.2012.4.25》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