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淘碟記(林郁庭)


           淮海中路上曾有個襄陽市場,與鄰近各精品百貨分庭抗禮,毫不客氣地分沾法國梧桐的餘蔭。沿路盡是銷金窟,這裡匯集四面八方名品,可能比對街款式更新更齊全,被仿冒的品牌自己貨還沒鋪好,市場裡已看得到山寨版。

襄陽市場最火紅的時代,聚集近千家禮品、服飾、仿冒精品的攤子,烈日當空,攤商與客人揮汗如雨討價還價的畫面,是慣見的風景,也造就了高達上億人民幣的年營業額。各國媒體競相報導,儼然同外灘、城隍廟、新天地等名勝平起平坐,不逛襄陽市場,等於沒來上海,巴望著你淘到寶凱旋歸來的親朋好友們,可要大大失望了。
儘管歐美諸國對中國仿冒侵權的能力大為不滿,逛市場買假精品的老外顯然不以為意,挑貨與殺價照樣精狠,連愛用真名牌的日本人也樂此不疲,各色人種雲集的襄陽市場,儼然為上海極國際化的一角。若相信店家說的水貨真是私帶闖關的真品,也未免菜鳥過了頭──即使仿冒品也貨分三等,精挑細選,能以最少價錢削到A級的水貨,不管自用餽贈皆宜,收到禮物的親友都說你會買;送人還買到C級品,若還是買貴(不消說,殺價不論砍多砍少,店家最後都會作出忍痛割愛的表情,增加買客的成就感),就真是虧了。說來,在襄陽市場血拼的樂趣,與其說是買假貨充真品來滿足虛榮心,不若是在滿坑滿谷的各式貨色中挑到上等仿品,以你自認划算的價錢成交的快感。市場賣商品,更多賣的是人性。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愈顯壯大的保護智慧財產、掃除仿冒呼籲聲,對照著各路媒體與觀光客風靡而異樣的眼光,使得已然為另類品牌的襄陽市場,多少讓政府當局臉上無光,加上看準黃金地段的建商開發商大力運作,市場瞬時成為歷史,建地上一層一層蓋起高樓。襄陽市場拆了,仿冒包包、手錶、皮件真的就此消失了嗎?淮海路走一圈,還是有人手持型錄走近身旁,低聲問著要不要看貨,跟著他們九彎八拐,進入隱密乃至荒涼的民宅,翻過一道道夾層,從C貨到A貨琳琅滿目。更多攤商流散又復集中到特定幾個商業大樓,門口張貼的堅決反盜版反仿冒告示,像是委婉地暗示此間有人做這樣的生意;當然,好貨要藏在夾層裡,店面只能擺些無傷大雅的東西,總得給公安面子吧?
上海街頭也曾經處處是販售盜版碟片的流動攤商,熱門電視劇、最火的歌手專輯、還沒上片的電影,隨手可得應有盡有;來源也十分豐富多元,泰文版的法國片、韓國版的港片、最新好萊塢大片等等,上面打的英文可能通篇錯字,不仔細看,仿得還有模有樣。放進機器裡,很快就知道差別何在──街上買的大多是看一次就可以報銷的版本,有些準是進戲院偷錄的,甚至前排那幾個遮住字幕的惱人黑頭都還在。為了省幾塊錢把珍惜的放映機磁頭磨壞,實在不值,於是便要多備一部超強絕不挑片的機器,分工看正版與盜版,片子還是進店裡買AB拷的保險,沒準你會想多看幾次。影碟跟名牌包一樣,仿冒的也分等級。音像店裡賣的品質好一點,包裝盒蓋精美的,與正版惟妙惟肖,要拆開,瞧見裡面塑膠袋隨便裹了、可憐兮兮瑟縮著的碟片,才見真章。
為了迎接世博取締盜版,路邊的碟攤不是收了,就是被趕到遊客看不到的角落,音像店裡也像剛被人洗劫一空,架子上零零星星擺個幾片,真讓人納悶,生意是要跟遊魂做嗎?通常店家都很熱心幫你找碟,這回卻意味深長地回覆:「現在沒有,也不好進,過一陣子吧。」繞到街角,眼前赫然出現閃著五彩霓虹、眩目奪人的電影海報,架上滿滿都是碟,嚇了一跳,是那家這樣招搖?走進明亮寬敞的陳設空間,晃過一排又一排嚴密「正版」封條的影音商品,在楚浮北野武全集那一側,竟無微不至地準備了星級洗手間;回頭經過櫃台,手提購物籃的洋人夫婦正在結賬,所有店員都來伺候著。好一幅景象,購買版權品的宣導影片也沒法比這更和諧。
聽說熟門熟路的,有碟客上府服務,為你帶上特別藝術一刀未剪的片子。感謝我們片商有眼界、有(賭著賠錢的)勇氣,這類電影在台灣上院線的機會太多,便沒跟上海朋友打聽碟客消息,有興趣的,倒是出租店唱片行早絕跡,電影資料館級的老電影。要淘這種片,路邊攤跟一般音像店是不行的,我知道。
正是落葉時節。踏過一地秋色,問過幾張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臉孔,終於找到深藏在校園裡的教育超市。徘徊在賣零食、眼鏡、書籍的小鋪子間,開始懷疑這樣「正派經營」、還掛了超市模範獎牌的地方,真有淘碟的所在嗎?朋友說她許久沒來,或許碟店悄悄收了也未可知。不死心再繞了一圈,終於在電腦軟體教學光碟的店裡,找到一個個木箱子盛著,分類為「看懂」與「看不懂」的影碟。
片子不多,沒多久就翻過一遍,選片頗為不俗,選擇有限卻讓我淘到寶了,而且如朋友所言,比起外面真是物美價廉──B拷的品質,C拷的價錢。讓我不懂的是「看懂」與「看不懂」怎麼分法,「看懂」那邊依然有許多與「看不懂」相呼應的沈悶藝術片,「看不懂」也有讓人似懂非懂的電影。一跟老闆請教,他牢騷就來了:「最早是法國新浪潮那些導演的藝術片,怕學生買回去看不懂來抱怨,就放在『看不懂』那區,給他們方便。後來學生亂拿亂放,看懂也變看不懂,就乾脆不分了。」
以前藝術電影要更多的,但是不好賣,老闆如是說。「商業片這幾年越拍越差,不進也罷,而且學校裡不好太商業化吧?片子是要挑的,可以選一些歐洲小眾路線的。」老闆說著,把我淘好的碟掃過條碼(當然不是原版的條碼…),「第一次來?有空常來啊。」
朋友介紹的第二家店,似乎與王家衛電影沾親帶故,69對調一下,搖身一變,成了《2049》。店裡還是稀稀落落沒幾張碟的光景,看我賊頭賊腦地張望,老闆打開夾層引我進第一個隔間,「新到的片子都在這邊。」我報出一個導演的名號,他又打開一個夾層,從小房間裡很快翻出幾片。看來不起眼的小店,竟像以前大戶人家三進的宅第,院落可深著呢。
回到「第二進」廂房,望著四圍洶湧的碟海,不知從何淘起,小張老闆二話不說,從碟海裡挑出幾片遞給我,「看看吧,這都不錯的。」我說,你們八成連默片時代的都有,他馬上挑出盧米埃兄弟的短片集錦。這裡的片大多A拷,不少還是收錄導演訪談、幕後花絮、電影學者導覽等豐富資料的多碟典藏版,淘到後來,全然忘記自己在音像店,像是在影癡俱樂部裡遇到故知:「婁燁新片看了嗎?」
「我還是喜歡《蘇州河》,之後的都平平。」
「塔可夫斯基喜歡嗎?」
「看了《鏡子》跟《犧牲》。」
「我找《鄉愁》給你,特感人。你是做什麼的,看的片子都很特別。」
「我寫影評。」
「是用什麼角度切入?你有博客嗎?」
小張老闆拿出VIP筆記本,要我寫下博客網址,說他要上去看我寫的影評。世博那陣子多少有影響,他說,但是放心吧,碟還是要做的,「很多片子都上不了院線,不做大家就看不到了。」
原來盜版碟的工業,在不是開放交流的體制下,竟富含如此社會奉獻的精神,真是「盜亦有道」,儼然為營利的電影資料館了。(被我買走的每張碟片都詳細紀錄,必須再補全,小張說。看來「館藏」也管理得不錯。)
在上海早就不時興上戲院,也不用問出租店,大家都去淘碟。在線觀看電影漸成氣候,是否有一天,碟也不用淘了,電腦上看就好?小張老闆的社會事業,恐怕也是夕陽工業了。
 <皇冠.2011.3>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