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娜鮑許之青春交際場》(林郁庭)

《碧娜鮑許之青春交際場》(Tanzträume, Rainer Hoffmann & Anne Linsel, 2010)

「永不離手的烟與無法言喻的笑容,碧娜鮑許(
Pina Bausch, 1940-2009)在上世紀後二三十年為現代舞的轉折建立典範」,阿莫多瓦形容給他源源靈感的舞蹈劇場天后。《我的母親》(Todo sobre mi madre, 1999)主角臥室掛了她的演出海報,《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 2002)更直接引入天后的表演:以《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er)開場渲染哀傷氣氛,陷入兩位女主角昏迷卻又碰撞得遍體鱗傷的人生;收尾的《熱情馬祖卡》(Masurca Fogo)以女人幽遠的吟嘆召喚逝去的亡魂,在綠蔭流水與維德角馬祖卡節奏中,舞進又舞出的一對對身影結合影中歷劫餘生的兩人,同時揭開序幕與終曲。特別訂做的場景也不會比這兩齣舞劇更適合電影情境,「碧娜鮑許無意中為我打造了開啓與離開《悄悄告訴她》的門扉。」阿莫多瓦如是說。動人的不只是片子本身,還有兩個卓越心靈透過殊途同歸的藝術形式,抒發對生命的喟嘆。


留下大師殞落前最後身影的《碧娜鮑許之青春交際場》,動人的不只片中舞影,更令人緬懷鮑許生命燃燒殆盡之前,把薪火傳承下去,啓發一群孩子從舞劇中蛻變。《交際場》(Kontakthof)為鮑許著名舞作,近年她實驗性地推出老年(65歲以上)與青春版(14~18歲),嘗試與非專業舞者合作創造新的可能性。本片以一年時間紀錄數十位從未跳過現代舞的少男少女,在兩位排練總監指導下學習《交際場》與首演情形,由拍攝過《碧娜鮑許》(2006)電視紀錄片的琳瑟策劃執導,霍夫曼共導與掌鏡。畫面自是賞心悅目──霍夫曼恰如其分地捕捉青春肉體散發的光與熱、絢麗的霓裳舞衣;俐落的練舞片段與訪談剪接,使得舞作豐富的面相以及與舞者間的互動,得以充分展現。其中流瀉出或快或慢、詼諧、誘惑還是哀婉的30年代音樂,又是另一場饗宴。但鮑許劇場不光是光鮮亮麗,亦表現出生命的暴力、凌虐與痛苦,一貫對於舞者感覺與互動重於動作本身的特質,因表演者的多元種族背景而激盪出有趣的火花:由單親媽媽養大的穆斯林男孩戲談刻板印象,實際由肢體探索學習對女性的尊重;父親於瓦斯爆炸中喪生的膽怯女孩,在習舞中重拾自信;祖父於前南斯拉夫戰火喪生的移民第二代,把傷痛與憤怒帶入情境,用身體的力量釋放 。
鮑許於本片進行大半才現身,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不多露臉,卻是靈光般的存在,犀利又慈藹(看似矛盾,然在她身上毫不費力地融合)的眼神、簡短切要的評判,牽引劇場與全片的進展。那些多半還沒愛過、對肢體接觸仍青澀的少年男女,在珍貴的《交際場》經驗後,對自我與身體都有了新的體會──像是無意中,大師在生命的盡頭為他們打造了開啓與離開一個人生階段的門扉。
<電影欣賞.2010.10~12>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