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旅程》(林郁庭)


靈魂的旅程(Everlasting Moments, 陳文彬, 2010)

政治人物走進戲院已蔚為風潮,大陣仗的維安,往往說明了與民眾同樂還在其次,錯過搶那些本土的、具有議題性電影的頭香,幕僚們的敏銳度便可質疑了。誰最先看了《雞排英雄》(葉天倫,2011),關注了都市更新條例的弊端與夜市攤販的心聲;誰趁早安排觀賞《靈魂的旅程》,對於弱勢群體不斷為主流文化衝擊、壓抑的問題,表示關切,才是重點。這些電影中提出的種種社會文化議題,一如所料的,在媒體炒作之後快速竄起,也快速被遺忘;如能有偶像加持,票房總差不到那裡去,娛樂之後,其中蘊涵的反思是否得到重視,是另外一回事。而原住民的題材,再怎麼政治正確,還是吃力不討好;《賽德克.巴萊》開出票房佳績前,電影公司與導演的「審慎樂觀」,倒也不是沒有理由。

陳文彬以漢人導演身分,拍攝台灣第一部以原住民語(泰雅、邦乍語)為主要發音語言的電影,於文化認知以及語言溝通上,雖然受到相當侷限,長處亦在能夠隔了一段美學距離,好好審視文化與族群差異性、同質性的問題,思索於衝突誤解中尋求包容與和平共存。本片以迷失於都市叢林的老頭目與後世子孫的心靈對話,作為敘事開展的骨架,透過古代祖靈與當代原住民持續進行的交流,探討於變遷中永恆循環的主題──譬如迷路與生存的問題。現代原住民面對了縣政府粗暴拆遷部落而流徙,老頭目因棲所部眾漸廣,超出土地負荷,遂率族出走,尋找新居地;於雲霧中迷失方向的頭目闖入現代社會,在各個臨時工作與居所間流浪的後人,又何嘗不是迷失的一代?
本片於文字音樂的經營頗為用心,以泰雅族人相傳的「古訓」吟詠為軸心, 回溯原民與土地間綿延不絕的情感,自然流露的獨特宇宙觀。饒富詩意與哲理的「古訓」,伴隨主角尋根與療傷的過程,音律甚美,沈緩的節奏予人充分省思沈澱的空間,那個詩意迴旋與守護靈隨侍,不由讓人憶起溫德斯的《慾望之翼》(Wim Wenders,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1987)。本片對於畫面的處理,自然還沒有溫德斯的寫意與創意,運鏡火候尚未掌握得當,譬如幾個刻意要拍出詩情的鏡頭,多少顯得矯情了。對於這類尋根的題材,不禁要問,顛沛流離不知何處為家的原民,回歸山林真是唯一的選擇嗎?期待以一部電影回答這個問題,未免太沈重了;尤其看著當權者毫不在乎地說出「原住民好控制,好安排」的話語,不得不感歎,的確沒給他們多少選擇啊。

Comments

  1. 您好,

    謝謝您對《靈魂的旅程》的關切與評析,想請問您是否願意讓我們將這篇文章的轉貼於敝公司的部落格呢?(會附上原文作者及連結)

    謝謝。

    光之路電影 敬上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