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遠離》(林郁庭)

  
為愛遠離(Partir, Catherine Corsini, 2009)
資產階級中年女性的情感危機,似乎成為最近的注目焦點。《我愛故我在》(Io sono l’amore, Luca Guadagnino, 2009)與《為愛遠離》分別由英國女演員(Tilda Swinton以及Kristin Scott Thomas)飾演嫁入米蘭豪門與法國南部小城富有醫生家的外國女子,又分別愛上社會階層比自己低的年輕男子(廚師、裝修工);兩部片約於同期上院線,雖然調性與表達方式各有千秋,劇情相似度如此高,難免要讓人做義大利版與法國版(加上外遇情節的)《玩偶之家》(Henrik Ibsen, A Doll’s House)觀(這一比較,對《為愛遠離》挺傷感的,有FendiJil Sander華服加持的Swinton看來就是比Thomas貴氣、少幾條魚尾紋,《我愛故我在》在各影展得獎的氣勢又強了許多)。《我愛故我在》的張力在豪門女主人的分寸拿捏與情慾解放之間,她恰如易卜生的女主角娜拉,於劇終毅然出走;《為愛遠離》的醫生夫人蘇珊在愛火炙熱燃燒時,即不顧一切地拋家棄夫,準備與情人展開新人生。其後所遭遇的丈夫報復與經濟絕境,卻恰恰見證了魯迅於<娜拉走後怎樣>一文中所做的預言,墮落或是回來:「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蘇珊這個角色似乎是卯足了勁,要成為西洋文學史上著名婚外情女主角的影子,或是安娜卡列妮娜,或是包法利夫人;片中對於她的刻劃,也著實充滿19世紀社會寫實及自然主義小說悲劇女性的特質──或是性格上的偏差,或是無情的環境宿命論,導致主人公走上絕路。我們不禁要問,百年之後,女性的處境還是沒有改善?應當為此感到悲觀嗎?南法或許仍比想像中保守封閉,《為愛遠離》也提供了衝撞體制而壯烈成仁的血淋淋例子,值得深思,但是本片缺乏更細膩深入的心理描繪與角色塑造,卻更是個問題。蘇珊、丈夫、情人的三角關係,處理得很刻板,人物也都是典型,形象(與作用)分明而少有曖昧的灰色地帶:身為人妻的蘇珊就是精巧娃娃屋的完美女主人,偷情的她全然地奔放狂野,曾經是白馬王子的醫生老公(在翻臉前與復合後都)是標準好丈夫,情人年輕的肉體與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慾,就足以解釋為何會有外遇。蘇珊作為按摩治療師的角色與成為專業女性的潛力,模糊地浮現一刻,沒有得到發揮,片中其他線索也是如此,都讓位給一個註定激情悲壯的發展。作為觀眾,很難不同情蘇珊的境遇,卻也很難受到更深的觸動(蘇珊拿著卡地亞名表,在加油站叫賣換現金一幕,就是好例子)。就像看著Thomas賣力地演出,雖然要給她肯定,還是覺得可惜了。

《 電影欣赏.2011.1~3》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談《色∣戒》(林郁庭)

葡萄熟成之季談《美好的一年》(林郁庭)

雙飛人藥水(林郁庭)